随着无人机市场的快速打开,人们拥有一台“想飞就飞”的掌上“灰机”已经不再是难事,但是无人机“滥飞”“黑飞”事故频发,伤人毁物,甚至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,造成重大安全隐患。除了出台监管政策,必要的反无人机手段亟须上马,因此无人机与反无人机必然将上演一场场技术比拼、互寻漏洞的的戏码。
频频“闯祸”的无人机
无人机“黑飞”又闯祸了,这次是在昆山市砸穿了一处民房。此前,也有多起无人机、航模等小型航空器坠落伤人、逼停航班、导致列车延误等新闻见诸各大媒体。
日前,宁波绕城高速朝阳收费站附近有一辆货车被从天而降的无人机砸中,致使一名乘客受伤。
另据媒体报道,2015年7月以来,成都双流机场空域已发生6起因为无人机航模等升空物体破坏机场净空安全的事件。近日更是因为无人机“黑飞”致使28个航班延误。
在无人机应用更为广泛的欧美发达国家地区,无人机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是层出不穷。
路透社称,截至今年8月9日,美国联邦航空局(FAA)已报告了超过650起未经授权的无人机目击事件。相比之下,去年全年的无人机目击事件仅为238起。如果放任其发展下去,今年全年的数量将为1100起。预测称,2016年美国的无人机销量将超过100万架,这引发了对无人机起降过程中与商业航班相撞的担忧,甚至有被用作恶意攻击武器的可能。
监管政策密集出台
事实上,各国政府也已意识到对无人机监管的重要性。
日前,奥巴马政府表示,将要求无人机机主为他们的无人机进行登记,以减少无人机飞行对商业航班和人流密集场所造成的安全隐患。
在推出登记制度的同时,联邦航空局也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发可识别和跟踪无人机的系统,以及能保持其远离易受攻击的地点。
早在今年六月,加拿大联邦运输部就提出倡议,呼吁人们不要在机场附近使用无人机,并且还推出了申请无人机飞行许可的规定。可惜,类似事故依然频频发生。日前,交通部长表示,更清晰的无人机新规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发布。
英国民航局也在“Dronecode”中提出了五点要求:不能在机场附近使用无人机;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不能超过400英尺(约122米),离建筑物和人群的距离至少在150英尺(约46米);无人机飞行时不得离开操作人员视线范围及无人机不能靠近飞机等。
“Dronecode”获得了各大航空公司、无人机零售商和制造商,以及英国交通部的支持。
2016年9月21日,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最新出台了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》,规定无人机飞行必须在机场净空保护区以外;无人机起飞重量小于或等于7千克;无人机必须在昼间飞行;飞行速度不大于120千米/小时;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符合适航管理相关要求;驾驶员符合相关资质要求;在进行飞行前驾驶员完成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检查;不得对飞行活动以外的其他方面造成影响,包括地面人员、设施、环境安全和社会治安等。
反无人机黑科技登场
但有业内人士指出,各国出台的政策意在约束无人机的“滥飞”和“黑飞”,却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发生。
上海交通大学仪器系导航与无人机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红雨表示,除了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推进无人机领域的标准制定及立法工作,发展反无人机技术已经是迫在眉睫了。这对于反无人机市场来说,传递的是一个积极的信号,事实上,很多国家已经在推进了。
近日,一家名为DroneShield的澳洲公司上线了一款新型的反无人机系统DroneGun,重达6kg,外型似突击步枪,可以拦截无人机的信号,包括GPS和GLONASS信号,从而迫使无人机降落。值得一提的是,DroneGun的拦截范围高达1.2英里。
日前,外媒报道称以色列研制出ReDrone反无人机系统,可对无线电频率通信协议内的不同类型的无人机进行探测、识别、跟踪和压制。
美国近日传出消息,已研发出“反无人机”步枪:射程超1.6公里。并承诺能够立即让无人机停止向操控者发送图像。这种枪外观上和其他反无人机干扰步枪类似:一根天线附在一台电脑上,做成枪的形状。
俄罗斯最新研制出一套代号为“蔷薇航空”的新型电子战系统,可对多种无人机实施遥控信号压制、指令欺骗、抢夺控制权并引导己方火力打击无人机地面遥控台。
此外,俄罗斯联合仪器制造公司完成了一种新型武器的设计工作。据悉,该武器具备瘫痪微型无人机蜂群系统的能力。俄罗斯新武器能使所有蜂群无人机上的电子器件瘫痪,从而中断无人机与控制中心的通信。
中国的反无人机技术也在持续研发和推进之中,据业内人士透露,航天十二院、国防科大、北航等科研单位正在合力打造一种可以便捷部署的无人机拦截系统,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协同探测,并配备了复合拦截措施:如拦截网弹、车载激光武器等。
但业内人士也指出,目前我国的反无人机技术相对落后,不具备全天候、复杂环境下的协同防控能力。
另外,还须注意反无人机设备的安全漏洞问题,因为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,一旦反无人机软件被劫持,合法的无人机也可能会被控制,将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。